大凉山的小碗红糖让味蕾感受浓情蜜意。巧家红糖制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700年左右。巧家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被金沙江和牛栏江所环绕,地势险恶,但这并没有阻止巧家人延续古法技艺,在苦难中探索生存之道。百年来,巧家小碗红糖坚持非遗手工制糖技艺,现已成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设备叫做“牛尾灶”。牛尾灶的修砌好坏直接关系到出糖的品质。在制作中,使用五口大锅一字排开,并经过6小时高温熬制,多次过滤等工序,才能浓缩满满的甘蔗精华。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历起灶、砍蔗、榨汁、滤汁、熬汁、点糖油、起糖、杀糖、装碗、出碗等多个步骤。这些工序采用木柴火、牛尾灶*古法熬制成糖。每一道工序都遵循着清朝乾隆年间巧家贡糖的制作工艺,如同一幅古老的民俗风情画。
为了确保每一颗红糖都能味正醇香、绵软沙化,巧家小碗红糖坚持由经验丰富的老糖匠进行把关。这些老糖匠要亲自在场掌握火候,拿捏分秒,以*每一道工序都万无一失。他们将先民的智慧和巧家人传承的拳拳匠心镌刻在每一颗红糖上,将甜蜜传播到万里之外。
在巧家,郭发虎师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他已经用了39年的时间熬制小碗红糖。郭家祖上四代人都以熬糖为生,传承古法制糖工艺已有285年之久。郭师傅注重每个细节,他亲自到场参与每个流程,并且坚持高品质的制作,即使速度较慢。只有好的甘蔗、当天熬制、好的工艺和手工制作,才能产出巧家小碗红糖这个美名远扬的产品。
巧家小碗红糖是大凉山地区的杰出代表,它不仅代表着巧家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精神。巧家小碗红糖不只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守住古法技艺,巧家小碗红糖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民间手工技艺的魅力和价值。
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正是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它特别的口感和味道。在品尝巧家小碗红糖的时候,人们能够感受到浓情蜜意的美妙滋味,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老的堂琅山,感受着那种古老而纯粹的民俗风情。
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容易的挑战。守艺难,守心更难。有限的传承人面对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市场的竞争,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持传统工艺的精髓。希望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巧家小碗红糖所蕴含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让这块美味的小碗红糖继续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