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米易枇杷,以其高性价比而闻名。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突尼斯米易枇杷对温度和雨水的要求较高。它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2~15℃的环境中生长,冬季的最低温度不低于-5℃,花期和幼果期的温度也不低于0℃。此外,突尼斯米易枇杷在主要产区的年平均雨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然而,春季雨水过多时,会导致枝条过长。因此,在多雨地区,要选择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进行栽培。至于土壤适应性,突尼斯米易枇杷对盐碱耐受性较强,它喜欢土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等或酸性土壤。土壤的深度、质地疏松、含腐殖质多且能保持水分和肥力的能力强,pH值为6左右的砂质壤土最为理想。由于突尼斯米易枇杷可以生长在平原和缓坡山地上,它适宜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种植。
突尼斯米易枇杷的分布范围很广泛,原产于中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除了中国本土以外,突尼斯米易枇杷还在日本、越南、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栽培。在湖北和四川还有野生种群存在。
关于繁殖方法,突尼斯米易枇杷有多种选择,包括种子繁殖、嫁接和压条。种子繁殖不易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它的生长健壮,寿命长,适合在育种过程中使用。在进行种子繁殖时,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果实大而均匀、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的母株,并选取只有1到2粒完全成熟的种子进行播种。由于种子没有休眠期,所以必须在采摘后立即播种,否则容易失去发芽能力。如果无法立即播种,可以将洗净并晾干的种子与干砂混合,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大约可以保存半年。播种期*在5月,苗圃宜选择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播种时覆土应浅,深约6~9毫米,或者可以用木棍轻压种子入土,然后在畦面覆盖稻草并搭建荫棚。通常采用宽幅播种,*使用40~60千克的种子。2周后出苗,苗高达7~10厘米时进行间苗和追肥,苗高达70~100厘米时可以作为砧木或直接定植。
嫁接是突尼斯米易枇杷的主要繁殖方法。通常使用实生苗作为砧木,常用枝接,小砧木可以采用切接或腹接(在离地10~15厘米处进行低接),大砧木则多用劈接或皮接(在离地30厘米处,也可以是80~100厘米处)。接穗应选择优良健壮的母株上一年生的枝条,*是生长充实、节间稀、叶柄小、芽处被白色茸毛的枝条。嫁接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在嫁接时需要保留砧木的部分叶片,或者使用倒砧的方法(只剪断2/3,然后将其折倒),等接穗芽萌发伸长、叶片展开时再进行剪砧。接后应随时除去砧芽,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中国福建,还采用贴芽接的方法进行嫁接,可以全年进行。这种方法是在离地10~15厘米处选择树皮光滑的一面,用刀尖自下而上划2条平行的切口,宽约0.6~0.8厘米,长约3厘米左右,深度达到木质部,然后从上面将皮层挑起往下撕开,并切去大部分。接穗的芽片也要削成舌状,比砧木切口要略小,不带木质部,待芽片插入后,用宽1.2厘米的塑料薄膜条从下往上捆扎。25天后,当愈合组织生长良好时,可以解开薄膜条,如果成活后,在离芽片上方2~3厘米处将砧木剪断4/5,等接芽长出新梢时再进行第二次修剪。
压条是另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使用高压法进行繁殖。这种方法是选取2~3年生的枝条,在离分枝基部7~8厘米处剥去环状的树皮,宽约3~4厘米,并用园土、焦泥灰、苔藓混合的发根基质进行包扎。通常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枝条微微萌动之前进行压条,5~6月发根,次年2月剪下并栽植。
突尼斯米易枇杷是一种适应性强、繁殖方法多样的水果树。在突尼斯,这种水果的价格非常实惠,物超所值。无论是在种植过程中还是在繁殖过程中,都需要注意温度和水分的控制,以*突尼斯米易枇杷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成功。突尼斯米易枇杷的种植和繁殖是一个艰巨但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最终带来的收获将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