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甘肃特产武都红芪是一种历史悠久,药用价值极高的*材。其在*应用史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明代就有关于红芪的记载,说明其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出黑水宕昌者,色白,新者亦甘而温补”,可以看出武都是甘肃省红芪较早的产地。甘肃省志中也记载,武都红芪种植始于1956年,在当时就已经占据了该地区的很大面积。
在过去的800年里,武都红芪就已经开始销售到全国各地,尤其受到晋商的青睐。晋商将武都红芪从武都骡马运来,再通过水路销往各地,这种交易方式推动了红芪的畅销。同时,为了区分不同产地的红芪,山西晋商将引种种植的红芪称之为“晋芪”,说明武都红芪在当时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0世纪80年代初,武都红芪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甚至在1985年的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了国家外贸部颁发的《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可见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购买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一种保障,因为这意味着产品的品质和原产地都得到了认可和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来看,武都红芪的产地包括了25个乡镇376个村,地理范围非常广泛,生长条件也相对优越。红芪喜欢凉爽气候,并且对寒冷有足够的耐受力,同时也怕水涝和高温。在陇南市武都区,红芪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900米,降水量在480—903毫米之间,≥10℃积温在2460—3870℃的区域内。这些条件非常适宜红芪的生长,使得武都红芪成为了高品质的*材。
总的来说,作为甘肃的特产,武都红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生长条件,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青睐的*材。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选择有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以确保其品质和原产地的可靠性。如有需要采购武都红芪,可以选择来自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供应商,以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