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大黄:陇南特产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甘肃宕昌,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就有宕昌国的存在,羌族人在这片土地上长期经营养殖业和种植业。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里,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尤其是大黄的种植和生产更是备受关注。据史料记载,宕昌县竹院一带的大黄种植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唐朝天宝十二年(753年)时,宕州(今宕昌)的大黄更是被带到日本,与当地大黄杂交,育成了日本纹州大黄。唐代的《唐本草》中记载着:“大黄,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佳,陶称不及陇西,误矣”。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随着人们对宕昌大黄优质品质的认识提高,大黄的销量大增,吸引了本地和外地商人的关注,许多商号如“协同源”、“照兴茂”、“义和昌”等相继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大黄被列为甘肃四大药材之一,1984年经商务部批准,宕昌大黄以“双鹿牌”商标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出口20~30万公斤,创造了38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土壤地貌对于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宕昌县所处的土壤主要包括暗棕壤、黑钙土、红褐土和高山草甸土,富含腐殖质,深厚且疏松,易于耕作和排水,pH值在7.5~8.5之间,有机质含量高达3%-7%,同时富含氮、磷和钾等丰富元素,适合大黄的生长。宕昌县地形多为5~15度的山坡地,不易积水,适宜大黄生长的特性,使得大黄生长健壮,少受病虫害影响。
水文情况也是影响大黄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宕昌县属于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600~750毫米之间,自然降水充足,不需要灌溉。大黄的生长忌水涝,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的供给。
宕昌大黄产地的气候条件也是十分适宜大黄的生长,无霜期约为145天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生长季的总辐射量占年总辐射的60%以上,光照充足,温差大,完全满足大黄块根膨大期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宕昌县的平均气温在2.7~5.1℃之间,6~8月平均温度为19.2℃,为大黄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综上所述,甘肃宕昌大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它独特的品质与口感,使得它成为陇南特产中的佼佼者。大黄的种植和生产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带来了健康与享受。品味名贵的宕昌大黄,仿佛能感受到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品味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醇厚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愿宕昌大黄继续闪耀在中华药材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千年的养生之道。